战国初期,魏国在诸国中处于强盛的地位,魏武卒更是代表了其强大的军事力量。早期,魏国多次击败秦国,秦军在与魏军的激战中节节败退,甚至一度处于几近灭国的边缘。然而,正是在这关键的时刻,魏国与秦国因为一位人物的离去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变故也间接影响了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进程。
魏国人商鞅,本是魏国的杰出政治家,但因未被魏国重用,他选择投奔了秦国。魏国的大臣曾经向魏王提出忠告:要么重用商鞅,要么杀掉他,以免他为他国所用。可惜魏王自得其乐于胜利的余光中,未曾重视这一警告。于是,商鞅投奔秦国后,得到了秦孝公的重用。在商鞅变法的推动下,秦国迅速崛起,国力日渐强盛,并最终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壮举。
魏国失去了商鞅后,接着又失去了孙膑。孙膑加入齐国后,以精妙的军事谋略击败了魏武卒的精锐部队。紧接着,崛起中的秦国再次向魏国发起挑战,在河东之战中,魏国的最后一支魏武卒也彻底覆灭。从此,魏国虽然依旧可以组织军队,但战斗力已经远不如过去,魏军也不再被称为魏武卒。战国历史中,韩魏两国逐渐失去存在感,成为了被欺压的受气包。
魏国身处四面受敌的境地,失去了魏武卒之后,魏国逐渐沦为他国的攻击对象。战国中后期,魏国开始依赖“美人外交”来维持生存,其中最为人知的便是魏惠王将一位美丽的魏国女子嫁给了秦国的秦惠文王。这位惠文王,正是当年因杀害自己的老师商鞅而深得后世瞩目的秦公子。尽管他个人与商鞅的恩怨未解,但在秦国登位后,依旧大力推行商鞅变法。国家大事与个人恩怨的分明,展示了他对国家利益的深远考量。
魏女成为秦惠文王的王后后,悲剧悄然降临。魏女的儿子魏武王在年轻时因欲展示自己的神力,尝试举起周王宫的九鼎,却不慎伤了身体,导致过早去世,年仅七年。此时,秦国的局势发生剧变,秦武王临终时将王位传给了异母弟秦昭襄王。魏女失去亲子后的悲痛使她失去了理智,竟发动了叛乱,最终被杀害。秦昭襄王继位后,手下的谋士张仪和将领白起都成为了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
不过,今天我们讨论的魏美人并非魏武王的母亲魏女,而是魏王送给楚怀王的一位美丽女子。公元前323年(楚怀王六年),楚怀王派大司马昭阳率军攻魏。魏国处境危急,为了与强大的楚国建立友好关系,魏惠王决定向楚怀王献上了一名魏国美女。
楚怀王在历史上常被视为昏庸之君。尽管他在对外战争上未见显著建树,且在治理国家方面也表现平平,但他依然需要平衡国内主战派与主和派的争斗,尽力维持与秦国的和平关系。面对秦国的强大威胁,楚怀王只能在主战与主和之间做出艰难的选择,以免引起秦国的敌意。
展开全文
这位魏美人被送到楚国后,迅速获得了楚怀王的宠爱。而此时,楚王的宠妃郑袖,却因魏美人的到来而心生嫉恨。历史上常言,“宁得罪君子,也别得罪小人和女人”,郑袖开始设法通过心机摆脱魏美人。她假装与魏美人亲近,不时送上精美的衣物和饰品,与她建立了较好的关系,并且向她传授楚怀王的生活习惯。魏美人天真善良,将郑袖视为朋友,但郑袖却用她的心机策划了这场阴谋。
郑袖告诉魏美人,楚怀王不喜欢她的鼻子。于是,魏美人每次见到楚怀王时都会掩着鼻子。楚怀王对此表示疑惑,询问郑袖原因,郑袖解释说魏美人讨厌楚怀王身上的气味。楚怀王大怒,决定割掉魏美人的鼻子。最终,郑袖成功地恢复了楚怀王的宠爱,而魏美人则因陷害而失去一切。这一事件深刻展示了“防火防盗防闺蜜”的古训。
历史学者从这件事中总结出了深刻的道理。即使纯真善良是美德,但在心机深沉的人面前,若不懂得保护自己,最终也难逃悲剧。几百年后,诗人李白便用《惧谗》一诗表达了对魏美人的同情,提醒世人,防备奸诈与心机才是生存的智慧。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